后疫情時期,鄉村旅游該如何調整?
發布日期:2020-05-13 點擊數:646
鄉村旅游是鄉村脫貧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一個抓手,把鄉村旅游搞好了,鄉村全面振興就不遠了。2020年本就是“十三五”規劃的最后一年,但今天由于疫情爆發,影響了不少行業的正常運營,讓很多公司雪上加霜,更有甚者,直接倒閉。那么鄉村旅游同樣受到疫情影響,后疫情時期,鄉村旅游該如何做調整呢?今天就讓專業旅游規劃公司帶你們來了解。
一、提升鄉村公共服務水平,夯實危機應對能力
疫情之后,安全、衛生、健康成為城市游客關注的“焦點”,恰恰是鄉村旅游發展的“痛點”。在扶貧攻堅目標實現后,政府應該以公共服務為切口,推動鄉村服務水平和管理水平的提升。
以政府為主要推手,推動鄉村醫療衛生機構標準化建設和設備提檔升級,加強對鄉村醫生隊伍的人才培養和人才輸入,或通過城鄉醫院對口幫扶,提升鄉村醫務人員的公共衛生能力。加快鄉村生活垃圾、污水集中處理和農村廁所革命的工作進展,整治提升鄉村人居環境。以企業為主要平臺,強化游客健康檔案登記管理制度,設立醫療衛生站,配備專門的醫務人員,加強衛生環境管理,加強與城鄉綜合醫院的合作,提升常見病、基礎病的診療水平。
二、拓展鄉村產業融合深度,加快現代產業體系建設
堅持城鄉融合發展的理念,立足鄉村產業的基礎和短板,有的放矢,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支持發展行政區域范圍內“政產學研推用銀”等多主體參與、產業關聯度高、輻射帶動力強的大型產業化聯合體,構建政府引導、農民主體、企業引領、科研協同、金融助力的發展格局。跨界配置農業與現代產業要素深度交叉融合,形成“農業 ”多業態發展態勢。推進政策集成、要素集聚、功能集合、企業集中,建設產業集聚區。建設農業產業強鎮。
瞄準文旅融合、農旅融合的重點領域,拓寬鄉村旅游的寬度和深度,以鄉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為路徑,創建一批文旅融合、農旅融合的示范村鎮。
三、推動鄉村創業高質量發展,破解“人地錢”的矛盾
政府部門重點做好六項工作: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返鄉入鄉創業營商環境。加大財稅政策支持,降低返鄉入鄉創業生產經營成本。創新金融服務,緩解返鄉入鄉創業融資難題。健全用地支持政策,保障返鄉入鄉創業生產經營空間。優化人力資源,增強返鄉入鄉創業發展動力。完善配套設施和服務,強化返鄉入鄉創業基礎支撐。
創業者要量力而為,堅守初心。要堅持輕資產創業、學會移動辦公、有儲備現金、學會線上經營,抱團取暖,不斷提升自己,規避創業風險。
四、抓住鄉村康養度假新業態,助推IP導入與培養
我們認為康養度假是中國旅游產業結構下最重要的旅游類型和模式。康養與地產結合進行綜合開發,最終形成康養城市、康養小鎮、康養綜合體、康養度假區、康養社區等產品。康養與養生養老相結合形成旅游養老、度假享老等產品,康養度假具有很大的發展潛力和開闊的發展方向。
大城市近郊鄉村既能共享城市的醫療、交通、教育等配套,又擁有相對城市而言,更有優良的自然環境、清新的空氣、綠色的糧食蔬菜和田園生活,已經成為城市養老、養生群體的“家門口”的選擇。鄉村養老將成為緩解中國老齡化問題的重要手段,也將成為鄉村旅游重要的贏利點。圍繞服務管理、健康護理、文化教育、商業娛樂等業態的升級,培育鄉村康養度假的品牌,提升鄉村經濟收益。
五、放大鄉村旅居地產新價值,融合生態生產生活的空間
面向大眾旅游時代的休閑度假需求,抓住鄉村振興的契機,以鄉村建設、文化復興為突破,讓鄉村非物質文化遺產、自然經濟、生態環境回歸,找回應有的價值,與城市生活做差異化的分工。
鄉村旅居將居住和旅游融為一體,將現代的、生態的、家庭的、個性化的鄉村生活旅游化,融合生態、生活和生產的三重空間,達到生活和工作無間相融的生命狀態,催化鄉村旅居地產的升級。從鄉村旅游到鄉村旅居,是從大眾到小眾的升級,是面向高端的、閑適的和更加個性化的生活群體。
六、搭建智慧鄉村新平臺,讓鄉村生活走進城市
在智慧城市、智慧景區、智慧農業等技術的推動下,加快建設智慧鄉村的新平臺。圍繞鄉村電商、鄉村網紅、鄉村物流、鄉村娛樂、鄉村教育培訓、鄉村旅游營銷等內容,打造鄉村旅游與城市居民的溝通橋梁,全方位展現鄉村生產、生活的場景,加快城市技術、人才、資金和消費的下鄉,提速城鄉要素流通。
2019年,國內網紅產業規模超過1000億,中國進入“全民網紅”時代。疫情期間的“宅”生活,培養了線上消費的習慣,加快線上購物、線上消費、線上工作等習慣養成,網絡全體成為規模最廣泛、有消費力的群體。
針對縣域鄉村與文旅產業,全新推出的網紅經濟與產業升級孵化型產品,以互聯網、云技術、新媒體、新平臺、新營銷為基礎,全面整合國內文旅行業專家、網紅達人、電商、新媒體等優勢資源,創新導入新業態、新產品、新IP、新商業模式、新技術、新媒體,通過新媒體新營銷培訓、網紅達人經紀、網紅活動主/承辦、網紅項目培育與導入、會展導入、產業與消費升級導入等服務模式,全方位激活地方旅游經濟。
新冠肺炎疫情仍在肆虐,但曙光已經出現。在堅持疫情防控的同時,思考如何更有效的恢復生產經營、安全健康的工作成為普通居民抵抗疫情的最好方式和手段。疫情過后,鄉村旅游面臨:短期報復式消費、長期業態升級兩個階段的工作。第一個階段以城郊短期消費為主,要注重餐飲、運動、娛樂等產品的有效供給,加強環境衛生工作。第二階段則是創新與升級,強化企業的主體地位、提升政府的公共服務職能,圍繞重點工作,各司其職,加速有序推動鄉村旅游升級。
此文來源于網絡整理+個人觀點,綠道聯合旅游規劃設計院http://www.sxwood-ks.com/,如需轉載請說明出處!上一篇:弄懂這3點,溫泉旅游規劃少走彎路下一篇:【綠道案例】遵義游樂園——黔北最大的游樂園
一、提升鄉村公共服務水平,夯實危機應對能力
疫情之后,安全、衛生、健康成為城市游客關注的“焦點”,恰恰是鄉村旅游發展的“痛點”。在扶貧攻堅目標實現后,政府應該以公共服務為切口,推動鄉村服務水平和管理水平的提升。
以政府為主要推手,推動鄉村醫療衛生機構標準化建設和設備提檔升級,加強對鄉村醫生隊伍的人才培養和人才輸入,或通過城鄉醫院對口幫扶,提升鄉村醫務人員的公共衛生能力。加快鄉村生活垃圾、污水集中處理和農村廁所革命的工作進展,整治提升鄉村人居環境。以企業為主要平臺,強化游客健康檔案登記管理制度,設立醫療衛生站,配備專門的醫務人員,加強衛生環境管理,加強與城鄉綜合醫院的合作,提升常見病、基礎病的診療水平。

堅持城鄉融合發展的理念,立足鄉村產業的基礎和短板,有的放矢,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支持發展行政區域范圍內“政產學研推用銀”等多主體參與、產業關聯度高、輻射帶動力強的大型產業化聯合體,構建政府引導、農民主體、企業引領、科研協同、金融助力的發展格局。跨界配置農業與現代產業要素深度交叉融合,形成“農業 ”多業態發展態勢。推進政策集成、要素集聚、功能集合、企業集中,建設產業集聚區。建設農業產業強鎮。
瞄準文旅融合、農旅融合的重點領域,拓寬鄉村旅游的寬度和深度,以鄉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為路徑,創建一批文旅融合、農旅融合的示范村鎮。
三、推動鄉村創業高質量發展,破解“人地錢”的矛盾
政府部門重點做好六項工作: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返鄉入鄉創業營商環境。加大財稅政策支持,降低返鄉入鄉創業生產經營成本。創新金融服務,緩解返鄉入鄉創業融資難題。健全用地支持政策,保障返鄉入鄉創業生產經營空間。優化人力資源,增強返鄉入鄉創業發展動力。完善配套設施和服務,強化返鄉入鄉創業基礎支撐。
創業者要量力而為,堅守初心。要堅持輕資產創業、學會移動辦公、有儲備現金、學會線上經營,抱團取暖,不斷提升自己,規避創業風險。
四、抓住鄉村康養度假新業態,助推IP導入與培養
我們認為康養度假是中國旅游產業結構下最重要的旅游類型和模式。康養與地產結合進行綜合開發,最終形成康養城市、康養小鎮、康養綜合體、康養度假區、康養社區等產品。康養與養生養老相結合形成旅游養老、度假享老等產品,康養度假具有很大的發展潛力和開闊的發展方向。
大城市近郊鄉村既能共享城市的醫療、交通、教育等配套,又擁有相對城市而言,更有優良的自然環境、清新的空氣、綠色的糧食蔬菜和田園生活,已經成為城市養老、養生群體的“家門口”的選擇。鄉村養老將成為緩解中國老齡化問題的重要手段,也將成為鄉村旅游重要的贏利點。圍繞服務管理、健康護理、文化教育、商業娛樂等業態的升級,培育鄉村康養度假的品牌,提升鄉村經濟收益。
五、放大鄉村旅居地產新價值,融合生態生產生活的空間
面向大眾旅游時代的休閑度假需求,抓住鄉村振興的契機,以鄉村建設、文化復興為突破,讓鄉村非物質文化遺產、自然經濟、生態環境回歸,找回應有的價值,與城市生活做差異化的分工。
鄉村旅居將居住和旅游融為一體,將現代的、生態的、家庭的、個性化的鄉村生活旅游化,融合生態、生活和生產的三重空間,達到生活和工作無間相融的生命狀態,催化鄉村旅居地產的升級。從鄉村旅游到鄉村旅居,是從大眾到小眾的升級,是面向高端的、閑適的和更加個性化的生活群體。

在智慧城市、智慧景區、智慧農業等技術的推動下,加快建設智慧鄉村的新平臺。圍繞鄉村電商、鄉村網紅、鄉村物流、鄉村娛樂、鄉村教育培訓、鄉村旅游營銷等內容,打造鄉村旅游與城市居民的溝通橋梁,全方位展現鄉村生產、生活的場景,加快城市技術、人才、資金和消費的下鄉,提速城鄉要素流通。
2019年,國內網紅產業規模超過1000億,中國進入“全民網紅”時代。疫情期間的“宅”生活,培養了線上消費的習慣,加快線上購物、線上消費、線上工作等習慣養成,網絡全體成為規模最廣泛、有消費力的群體。
針對縣域鄉村與文旅產業,全新推出的網紅經濟與產業升級孵化型產品,以互聯網、云技術、新媒體、新平臺、新營銷為基礎,全面整合國內文旅行業專家、網紅達人、電商、新媒體等優勢資源,創新導入新業態、新產品、新IP、新商業模式、新技術、新媒體,通過新媒體新營銷培訓、網紅達人經紀、網紅活動主/承辦、網紅項目培育與導入、會展導入、產業與消費升級導入等服務模式,全方位激活地方旅游經濟。
新冠肺炎疫情仍在肆虐,但曙光已經出現。在堅持疫情防控的同時,思考如何更有效的恢復生產經營、安全健康的工作成為普通居民抵抗疫情的最好方式和手段。疫情過后,鄉村旅游面臨:短期報復式消費、長期業態升級兩個階段的工作。第一個階段以城郊短期消費為主,要注重餐飲、運動、娛樂等產品的有效供給,加強環境衛生工作。第二階段則是創新與升級,強化企業的主體地位、提升政府的公共服務職能,圍繞重點工作,各司其職,加速有序推動鄉村旅游升級。
此文來源于網絡整理+個人觀點,綠道聯合旅游規劃設計院http://www.sxwood-ks.com/,如需轉載請說明出處!上一篇:弄懂這3點,溫泉旅游規劃少走彎路下一篇:【綠道案例】遵義游樂園——黔北最大的游樂園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