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休閑農莊,這幾點都做的很棒
發布日期:2020-05-15 點擊數:221
很多做休閑農莊的都抱怨根本不掙錢,而且還賠了很多,但他們不反思,而是說這個行業爛了。其實哪個行業也沒有爛,爛的只是自己的思維,如果你的休閑農莊創新出一個項目,而且火爆全網,那么你的農莊想不賺錢都難,不過一定要遵循以下幾點,因為作為專業旅游規劃公司,探訪了很多項目以及做過很多休閑農莊項目了,對于成功休閑農莊來說,這幾點他們都做到了。
農業農事“文化創意化”——增添旅游觀光吸引力;
旅游設施“三農符號化”——創設人文情懷吸引力;
產業發展“跨界融合化”——爭取多產業復合效益;
項目建設“國家政策化”——把握反哺農業大趨勢。
一、農業農事“文化創意化”
——即農業農事一定要注入創意吸引力
“傳統農家樂”往往局限于農村原生資源依托,例如自家民房接待、周邊山林休閑;
而升級版的“生態休閑農莊”,通過規劃設計智慧使得三農原生資源從一般物質功能,衍生出文化創意功能。
例1:農業種植環節添加“創意佐料”
北京京郊的鄉村旅游,傳統玉米種養,加一點創意手法就成了 “玉米迷宮”;黃山腳下的鄉村旅游,油菜花種出了“八卦”大地藝術。
例2:農事農活環節添加“創意佐料”
最常見的農事“養豬”,在集發生態農業園中,形成一臺“小豬跳水”表演;“飛牛牧場”的小牛犢們也不會被資源閑置,稍加包裝,就是親子游市場的最愛產品。
例3:農產成果環節添加“創意佐料”
過去粗茶淡飯的主力“南瓜”,也能玩出創意農業的樣子;即使是農產“下腳料”秸稈、稻草等,與文化創意手法結合,也可以妙筆生花。
例4:“創意佐料”中再融入“科技佐料”
各地常用到的太空南瓜、超級絲瓜等手法,均是常見的創意結合科技的創意農業手法;水培立體種植科技形成的“蔬菜樹”、“水上菜”奇特景觀(參觀免費,采摘付費)。
二、旅游設施“三農符號化”
——即設施設計一定要沾邊鄉野農趣情懷
生態休閑農業的旅游設施,和普通度假村有什么差異呢?往往就是在規劃設計時利用、融入“三農”文化符號!
典型案例:北京山里寒舍
北京山里寒舍實質是一家度假酒店。但與一般度假酒店不同的是,它不是平地起樓,而是獨具匠心去改造原有“農村廢棄民居”,最后形成了所謂“詩意的回到鄉村”的野奢酒店效果。
再如:長興的新一代農家樂“茅草屋”,雖然完全是新建建筑,但外形裝飾茅草。“三農”情趣頓現,一下子提高了其接待品味。
三、產業發展“跨界融合化”
——即投資效益要注意“一頭牛身上拔下多張皮”
所謂“一頭牛身上拔下多張皮”,即通過跨界融合,取得多重效益。
首先是農業與旅游業充分互動,至少要同時取得這兩張皮效益。
其次還應從泛農業、泛旅游業視角進一步拓寬視野:融合園藝、醫藥、養老、教育、婚慶等更多產業效益。
典型案例: 延慶四季花海
延慶四季花海是我院規劃的北京知名溝域經濟區。在綿延幾十公里的的溝域中,種植了大片各色花海。這些花海不僅帶動旅游;而且還帶動婚紗攝影、醫藥加工等產業。例如其中的菊海片區,既是旅游景觀,也是某醫藥公司的藥用菊種植基地。
四、項目建設“國家政策化”
——即項目建設要與國家政策高度互動
這里分兩個層面,一是建設用地的獲取層面,一是農業項目的補貼層面。
建設用地的取得往往不容易,需要了解國家兩個政策導向。一國土資源部和農業部于2010年10月27日聯合下發了《關于完善設施農用地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明確規定在農業項目中可以有3%至7%的配套設施建筑用地;二是國家新農村建設導向,原有村莊拆遷合并后,會多出一部分宅基地建設用地指標。
關于“農業靠補貼”,其實不僅是中國,放眼歐美,都是這么做(這是全球性的生產力深刻變革導致的現象,在此不展開討論)。因此做農業包括休閑農業,必須利用好國家補貼政策。
典型案例:北京蟹島生態農莊
蟹島里面的溫室大棚、沼氣處理站、中水處理站、生物農藥站、星級公廁、道路、電力、太陽能等園區內的很多基礎設施,都是通過“農委”、“科委”、“環保局”等各級政府部門扶持補貼修建的。
此文來源于網絡整理+個人觀點,綠道聯合旅游規劃設計院http://www.sxwood-ks.com/,如需轉載請說明出處!上一篇:80%的現代農業產業園失敗了,原因在于以下6點下一篇:【綠道案例】遵義游樂園——黔北最大的游樂園
農業農事“文化創意化”——增添旅游觀光吸引力;
旅游設施“三農符號化”——創設人文情懷吸引力;
產業發展“跨界融合化”——爭取多產業復合效益;
項目建設“國家政策化”——把握反哺農業大趨勢。

——即農業農事一定要注入創意吸引力
“傳統農家樂”往往局限于農村原生資源依托,例如自家民房接待、周邊山林休閑;
而升級版的“生態休閑農莊”,通過規劃設計智慧使得三農原生資源從一般物質功能,衍生出文化創意功能。
例1:農業種植環節添加“創意佐料”
北京京郊的鄉村旅游,傳統玉米種養,加一點創意手法就成了 “玉米迷宮”;黃山腳下的鄉村旅游,油菜花種出了“八卦”大地藝術。
例2:農事農活環節添加“創意佐料”
最常見的農事“養豬”,在集發生態農業園中,形成一臺“小豬跳水”表演;“飛牛牧場”的小牛犢們也不會被資源閑置,稍加包裝,就是親子游市場的最愛產品。
例3:農產成果環節添加“創意佐料”
過去粗茶淡飯的主力“南瓜”,也能玩出創意農業的樣子;即使是農產“下腳料”秸稈、稻草等,與文化創意手法結合,也可以妙筆生花。
例4:“創意佐料”中再融入“科技佐料”
各地常用到的太空南瓜、超級絲瓜等手法,均是常見的創意結合科技的創意農業手法;水培立體種植科技形成的“蔬菜樹”、“水上菜”奇特景觀(參觀免費,采摘付費)。
二、旅游設施“三農符號化”
——即設施設計一定要沾邊鄉野農趣情懷
生態休閑農業的旅游設施,和普通度假村有什么差異呢?往往就是在規劃設計時利用、融入“三農”文化符號!
典型案例:北京山里寒舍
北京山里寒舍實質是一家度假酒店。但與一般度假酒店不同的是,它不是平地起樓,而是獨具匠心去改造原有“農村廢棄民居”,最后形成了所謂“詩意的回到鄉村”的野奢酒店效果。
再如:長興的新一代農家樂“茅草屋”,雖然完全是新建建筑,但外形裝飾茅草。“三農”情趣頓現,一下子提高了其接待品味。

——即投資效益要注意“一頭牛身上拔下多張皮”
所謂“一頭牛身上拔下多張皮”,即通過跨界融合,取得多重效益。
首先是農業與旅游業充分互動,至少要同時取得這兩張皮效益。
其次還應從泛農業、泛旅游業視角進一步拓寬視野:融合園藝、醫藥、養老、教育、婚慶等更多產業效益。
典型案例: 延慶四季花海
延慶四季花海是我院規劃的北京知名溝域經濟區。在綿延幾十公里的的溝域中,種植了大片各色花海。這些花海不僅帶動旅游;而且還帶動婚紗攝影、醫藥加工等產業。例如其中的菊海片區,既是旅游景觀,也是某醫藥公司的藥用菊種植基地。
四、項目建設“國家政策化”
——即項目建設要與國家政策高度互動
這里分兩個層面,一是建設用地的獲取層面,一是農業項目的補貼層面。
建設用地的取得往往不容易,需要了解國家兩個政策導向。一國土資源部和農業部于2010年10月27日聯合下發了《關于完善設施農用地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明確規定在農業項目中可以有3%至7%的配套設施建筑用地;二是國家新農村建設導向,原有村莊拆遷合并后,會多出一部分宅基地建設用地指標。
關于“農業靠補貼”,其實不僅是中國,放眼歐美,都是這么做(這是全球性的生產力深刻變革導致的現象,在此不展開討論)。因此做農業包括休閑農業,必須利用好國家補貼政策。
典型案例:北京蟹島生態農莊
蟹島里面的溫室大棚、沼氣處理站、中水處理站、生物農藥站、星級公廁、道路、電力、太陽能等園區內的很多基礎設施,都是通過“農委”、“科委”、“環保局”等各級政府部門扶持補貼修建的。
此文來源于網絡整理+個人觀點,綠道聯合旅游規劃設計院http://www.sxwood-ks.com/,如需轉載請說明出處!上一篇:80%的現代農業產業園失敗了,原因在于以下6點下一篇:【綠道案例】遵義游樂園——黔北最大的游樂園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