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四五”城鄉融合發展的思路及建議

    發布日期:2020-12-14 點擊數:179
    很多人對于城鄉融合不是非常了解,簡單來講就是對于城市和鄉村進行統籌規劃、城鄉一體化的繼承和深化,要想實現鄉村振興,這條路是必須要走的,實現城鄉融合的途徑有經濟融合、空間融合、要素融合、社會融合、生態融合、文化融合等。除此之外,今天小編還要對于“十四五”城鄉融合發展的思路及建議分享給大家。

    一、“十四五”促進城鄉融合發展的思路

    經過40多年改革開放的迅速發展,我國城鄉關系正在發生新的變化,一方面是外出打工特別是進城務工的農民工數量趨于穩定,另一方面,隨著鄉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水平顯著提高,在鄉村人口繼續保持一定規模進入城市的同時,一些已經進城的農業轉移勞動力選擇返鄉創業,城鄉之間人口對流互動明顯增多,鄉村地區的農業與制造業、服務業融合發展態勢日益顯著,城市資本也尋求在鄉村的投資機會,城鄉融合發展、互動發展大勢所趨。
    黨的十九大在將鄉村振興戰略寫入黨章的同時,也強調要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首次提出了城鎮化與鄉村振興“雙輪驅動”的提法。

    去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西視察時提出“城鎮化和鄉村振興互促共生”的重要判斷,深刻回答了城鎮化與鄉村振興的關系。城鎮化與鄉村振興互促共生、雙輪驅動,是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進程中順應城鎮化發展大勢、保持鄉村發展活力,實現融合互動發展的必然選擇。

    2019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財委第五次會議上提出推動形成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新格局,特別強調我國經濟發展的空間結構正在發生深刻變化,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在成為承載發展要素的主要空間形式,為研究“十四五”時期農業農村現代化問題指明了方向。

    準確把握國內人口、經濟發展基礎條件和外部發展環境的深刻變化,尊重客觀規律,順應城鎮化大趨勢,以完善產權制度和要素市場化配置為重點,協調推進新型城鎮化和鄉村振興戰略,建立健全促進城鄉要素自由流動、平等交換和公共資源合理配置的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完善支持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的“人地錢掛鉤”政策,健全主要依據城市規模配置公共資源的機制,解決非戶籍人口進城落戶“兩個積極性”不高的問題,以小城鎮和特色小鎮等城鎮化載體為重點,合理確定面向現代化的農村居民點布局方案,高效補齊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短板,鼓勵地方探索建立城市人才和工商資本加入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規則,為發展壯大鄉村產業、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因地制宜推進鄉村振興做出貢獻,進一步釋放城鎮化對農業農村現代化的發展紅利,力爭“十四五”時期農業農村現代化取得新的重大突破。

    二、“十四五”促進城鄉融合發展的建議

    1、從農業農村發展大趨勢科學確定小城鎮的地位和作用。

    1998年10月十五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農業和農村工作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小城鎮是帶動農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一個大戰略。這一定位是符合實際的,但后來被簡化拔高為“小城鎮、大戰略”,以小城鎮作為中國城鎮化乃至經濟社會發展的大戰略,是不符合實際的,也是賦予其不可承受之重。

    去年中央1號文件關于農業農村優先發展,以及今年中央1號文件,都未涉及對新時代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的小城鎮問題,建議“十四五”農業農村現代化規劃對這一問題作出科學回答,從開啟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全面促進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的大局出發,準確設定小城鎮在中國農業農村現代化進程中的功能定位,指導各方面有針對性地支持小城鎮高質量發展。

    2、優化調整面向現代化的農村居民點布局方案。

    順應發展大勢,根據各地區主體功能定位,結合當地自然地理基礎、產業發展和基礎設施布局,尊重客觀規律,考慮國家糧食安全、生態安全和邊疆安全,合理優化農村居民點布局。除邊境地區外,其他地區引導人口向具備發展條件優勢地區集中發展,引導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隨人口流向供給,做到人定居在哪里,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資源就配置到哪里。要提高小城鎮規劃建設水平,彰顯特色風貌,優化生產、生活和生態空間布局,改善人居環境,塑造規模適度、特色鮮明、生態宜居的現代化小城鎮。
    3、探索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與戶籍脫鉤制度。

    根據《關于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與體系的意見》精神,在允許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探索人才加入機制基礎上,加大農村集體經營性資產股份合作制改革力度,探索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與戶籍脫鉤的可行性,促進更多要素進入農村,保持農村發展活力。

    4、研究明確收回閑置宅基地和廢棄公益性建設用地轉為經營性建設用地后上市的操作程序。

    宅基地是目前農村使用效率最低的資源,也是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最可利用的要素。據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中國農村發展報告2018》數據,目前全國農民空置的宅基地可用于整治的有1億畝左右。目前,全國農村集體建設用地19萬平方公里,其中宅基地占70%,以其中30%閑置計算,總量接近6000萬畝。無論6000萬畝還是1億畝,對于農業農村現代化都是巨大的支持。建議系統總結土地制度改革試點經驗,在拓展深化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直接入市基礎上,鼓勵各地探索盤活農村閑置宅基地等土地資源,使其轉化為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動力的有效路徑和操作程序,盡快使其成為促進發展的現實力量。

    本文部分內容來源于網絡,如果想要了解更多有關知識,可以聯系我們規劃師。要做家庭農場規劃、康養旅游規劃、田園綜合體、旅游規劃、庭院設計、特色小鎮、休閑農莊、鄉村振興旅游規劃、策劃的小伙伴,想要得到免費旅游規劃設計方案,北京綠道旅游規劃設計專家互動哦!24小時專家熱線:15901049951(同微信)

    此文來源于網絡整理+個人觀點,綠道聯合旅游規劃設計院http://www.sxwood-ks.com/,如需轉載請說明出處!上一篇:發展生態農業對于鄉村振興有哪些積極影響?下一篇:【綠道案例】遵義游樂園——黔北最大的游樂園

    相關內容

  • 鄉村振興戰略20字方針_鄉村振興政策有哪些?
  • 福建德化搞農旅融合助力鄉村振興
  • 鄉村旅游規劃應該這么做才有特色
  • 如皋用紅色力量打造鄉村振興“高顏值”
  • 文旅項目規劃最終失敗了,原因在這
  • 鄉村文旅融合的策略建議
  • 特色小鎮規劃要滿足這7點
  • 大農業對鄉村振興有什么影響?
  • 未來休閑農業的發展靠什么支撐?
  • 田園綜合體的規劃建設著重這幾點
  • 旅游規劃中動線設計的4條建議
  • 鄉村振興之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中存在的問題
  • 都江堰:田園綜合體引領鄉村振興發展
  • 對鄉村振興戰略新的認識
  • 【可盈利】休閑觀光農業規劃模式有哪些?
  • 鄉村振興中怎么發展鄉村產業?
  • 特色小鎮建設這5點一定要重視
  • 鄉村振興還有多大潛力?
  • 鄉村旅游景區規劃,怎么才能更好地盈利?
  • 鄉村振興中的“治理有效”怎么更好地理解?
  • 3方面做好特色小鎮規劃
  • 鄉村旅游規劃,鄉村旅游設施升級的好處?
  • 冰雪主題樂園景觀規劃設計
  • 鄉村振興的“著重點”是什么?
  • 鄉村旅游規劃_5方面提升鄉村旅游品質
  • 怎么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發展?
  • 文旅融合下的IP場景設計要素
  • 鄉村康養旅游發展有這幾個問題需要解決
  • 休閑農莊規劃之消費趨勢引導
  • 鄉村振興誤區之一“樣板化”
  • 客服
    肥屄